外交,从来是个重要而神秘的领域。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1839-1890),是晚清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家之一,他与沙俄就修改《里瓦几亚条约》所作的谈判,可谓一波三折,艰苦异常。在外交史上,这次谈判一直被视为经典的一章。现将历史小说《大清公使曾纪泽》中的有关内容分两期摘介,以飨同好。
1、卖国条约震惊朝野
光绪五年八月下旬某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收到一封电报,这是钦差大臣、中国驻俄国公使崇厚从彼得堡发来的。崇厚赴俄,肩负着收回被沙俄出兵占领长达十年之久的伊犁地区的重要使命。崇厚与俄国外部尚书格尔斯经过长达十个月的谈判,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此条约包括十八条协议,归纳起来就是:俄国答应交还伊犁,但中国必须付出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包括把霍尔果斯以西和南边帖克斯河流域大片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中国给予俄国代守伊犁兵费五百万卢布;在塔尔巴哈台和喀什噶尔地区重新划界,中国又被划去大片领土;除喀什噶尔、库仑外,俄国可以另在嘉峪关、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设领事及贸易行栈,俄商在蒙古、天山南北路贸易均不纳税,俄商运货可以经过张家口、通州、嘉峪关、西安、汉中抵达天津和汉口。另外,还签订了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十七条,以及俄国人在松花江行船的专条。按此条约,中国实际上只收回了一座孤城,而丧失了更多的国土和权益。崇厚就是为此事给总署发来电报,而发完电报后他不等朝廷的决断,就擅自动身前往黑海岸边的里瓦几亚,与俄国外部的格尔斯在条约上签字画押。
消息传到国内,舆论哗然,举国震惊。朝廷内主持军机处的恭亲王奕与军机大臣沈桂芬都觉此事实在棘手,他们万万没有料到深受朝廷倚重、被誉为通晓夷物深谙外情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经过十个月之久的谈判,竟然签了这么个必遭物议的条约。中国与俄国相隔甚远,若再发电报去阻止崇厚签约,是无论如何不可能了。倘若允签,奕等人必遭朝野非难;若是不允,俄国人又岂能善罢甘休。奕最后只得向皇太后和皇帝奏呈,请旨密寄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金顺等疆臣,以求良策。
对于《里瓦几亚条约》,疆臣们也是各有各的主张。沈葆桢言辞较为谨慎,他认为“里瓦几亚”条约使中国丧失的权益太多,主张拒绝此约。但又说万不得已也可以“光明正大”地“不索还伊犁”,“两作罢论”,将此约搁置起来。李鸿章则一味主张允约,他反复强调,“若先允后翻,其曲在我”,并且断定“崇厚所定俄约行之却有后患,若不允行后患更亟”。而左宗棠则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
其实,就在朝中重臣商议应对方案之时,翰林院中以张之洞为首的清流们正准备上奏朝廷,痛陈利害,希望能以清流的合力,打动圣颜,内惩崇厚,外拒俄夷。
慈禧自垂帘听政以来,还未遇上如此棘手的事件。她压根儿没想到崇厚与俄国人定约会激起朝野那么大的反响。不仅那些言官御使,就连平日从不上书进言的赋闲大臣,也力主拒约,诛杀卖国贼崇厚。看来此次不重罚崇厚,不足以镇抚文武群臣。可是杀了崇厚,就等于扇俄国人的耳刮子,俄国乃虎狼之国,比英法更为狡诈,而且贪得无厌。若杀了崇厚,他们乘机动武寻衅,从海上攻打天津,谁能抵挡他们不进犯北京呢?慈禧打从心眼里害怕那些洋人,要她开罪沙俄,她是绝对不敢的。
京城的外交政治动向波及各大城市,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地督抚大员也不断上折进言,各陈允约和拒约的利弊。上海最大的英国人办的《申报》,连续发表文章,说长道短,推波助澜。
于是慈禧饬令总理衙门前后召开了三次高级会议。会上,主张力拒崇约,严惩崇厚,全力备战的呼声成为主流。而恭亲王则竭力说服大家保全崇厚的性命,不致把与俄国人谈判的大门堵死。最后廷议的结果主要是以下几条:一、坚决不允崇厚与俄国人签订的十八条协议;二、崇厚违训越权,擅自签约,情节重大,交刑部按大清刑律定罪;三、另派使臣赴俄,重新与俄国谈判,改定条约;四、做好俄国人不予重开谈判或谈判一旦破裂的准备,对俄国军队海上和陆地军事侵略采取防范措施。
众大臣在反复商议后,将崇厚定为“斩监候”,暂不杀头。而再次赴俄谈判的人选,则由军机大臣一致选定为当时驻英法公使曾纪泽。
2、曾纪泽临危受命
光绪六年三月中旬,当时正驻伦敦的曾纪泽收到总署寄来的正式朝廷谕旨,谕旨上要求曾纪泽在与俄人重开谈判时,“必须力持定见,慎重办理”,“不激不随,以全大局”。曾纪泽明白,这几句话是朝廷为他赴俄交涉制定的谈判方针,明明崇厚所定条约丧权辱国,俄国倚强欺弱,诱迫崇厚画押,而我却不能理直气壮。他知道自己将扮演一个据理力争、维护国家利益,同时又要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角色。这一路的艰难和凶险也是在所难免了。
曾纪泽在当时的欧洲外交界已颇有些名气,不少英法高级官员都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位风度翩翩,精熟英语的外交官。曾纪泽在赴俄谈判前,还特地拜会了英国外部新任尚书兰格弗尔,英方答应在中俄交涉过程中向俄国施加压力,力促和谈成功。同时还建议中国朝廷减免崇厚罪行,在中俄和谈之前创造一种和解的气氛。其实,曾纪泽清楚,英国政府之所以会倾向中国,是不愿意俄国人在中国获取比英国还多的利益。英方的从中斡旋,既讨好了俄国,又使中国避免了战端,更稳住了英国在中国的利益和影响。
曾纪泽在详细准备了赴俄谈判的资料后,挑选了中国驻法使馆的参赞刘玉祥,英国人马清臣,法国人法兰亭作为自己的助手,一路由英国到法国,再从法国抵达俄国的京都圣彼得堡。
曾纪泽在到达圣彼得堡后,立即向俄外部递交了照会,希望能早日重开和谈。而俄方对再次谈判的态度之冷淡和高傲,也是在曾纪泽的意料之中的。
第一次会谈,俄国派出的外交官有三位,俄国代理外交大臣格尔斯,外部顾问热梅尼和俄国驻中国公使布策。格尔斯干事练达,且阴柔狡诈,此人掌管着俄外部的权柄,也是亲王戈尔恰科夫的亲信和助手。热梅尼则是外部另一位实权人物,深谙外交策略。而布策又是一位老练、坚忍且非常诡计多端的外交官,同时他还是个中国通。谈判中格尔斯和布策抓住清政府将崇厚治罪一事不放,称中国政府出尔反尔,既然已派崇厚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为何不照协议执行,还要将崇厚关押治罪?曾纪泽看清俄国人是想用崇厚的问题挡道,避重就轻,拒绝与中方重新谈判。于是曾纪泽不卑不亢,软硬兼施,力陈《里瓦几亚条约》令中国蒙受损失太大,至于崇厚被治罪,是因为其越权自行签约,违反了大清法律。曾纪泽在谈判中柔中带刚,好几次将言辞专横的格尔斯驳得张口结舌。格尔斯对曾纪泽的表现大为吃惊,他原以为曾纪泽和崇厚一样昏庸无知,岂料这个中国人出言不凡,对世界情势和国际惯例简直是了如指掌。在第一次谈判结束后,曾纪泽马上拟电报奏请朝廷,速将崇厚开恩释放,以堵俄人之口;另外还需通报边境各统兵大员,此时要严令中国将士小心谨慎,防止俄人在我边境滋事寻衅,不要授人以柄。
在中俄的第二次谈判中,曾纪泽亮出了实质性的问题,即推翻崇约,要求索还伊犁,但不能割让中国领土,边界问题要实地勘探、当面商议确定,俄国在中国设立的领事点要减少等等。格尔斯等人眼见先前在崇厚那里讨来的便宜,现在都被曾纪泽一一推翻,顿时怒火中烧,但却又不便发作,以免失掉俄国外交大臣在谈判桌上的雍容大度。格尔斯称对曾纪泽的节略要细细研究,草草地就结束了谈判。
在这次交涉后,格尔斯迟迟没有答复曾纪泽的节略。事实上,在曾纪泽将《里瓦几亚条约》中的关键内容尽数推翻后,俄国外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不肯再与中国协商,又不想背上破坏谈判的恶名。格尔斯此后不久便陪同俄皇去黑海避暑,热梅尼或布策将成为俄国的谈判主将,这两个人的官衔比格尔斯低得多,曾纪泽立即觉得与俄方谈判的规格和权威性降低了,交涉的前景可能凶多吉少。
这天,曾纪泽终于收到了俄国外部的信函。信函中写到:“鉴于俄中伊犁问题交涉出现的新情况,俄国方面建议双方在中国京城北京举行谈判。俄国外部已奉大俄罗斯帝国皇帝陛下的谕旨,决定另派选使者往北京,与中国代表商议。”
曾纪泽看完信,气得脸色铁青,把信扔在一边,愤愤道:“我们轻看了格尔斯这只老狐狸!”
3、格尔斯虚晃一枪
曾纪泽一行在刚进入俄境时,曾在一个叫维尔巴蕾小镇的饭馆里用餐。当时也在餐馆的薇拉和她的姨妈玛利亚知道了曾纪泽等人的身份后,优雅地起身让座。薇拉三十四五岁的样子,与曾纪泽、马清臣、法兰亭等人在席间谈笑风生,聊得很投机。她是一位画家,丈夫原是一个俄国商人,夫妇俩侨居法国。前年因丈夫得暴病身亡,薇拉就与姨妈玛利亚一起在法国生活。前不久他们变卖了家产和油画作品,动身返回俄国,恰巧和曾纪泽他们同乘一趟列车。薇拉见这个中国公使拖着一根长辫子,穿着长袍马褂,却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十分好奇,也就对曾纪泽格外地注意。
此后薇拉和玛利亚还兴致勃勃地到中国使馆做客,薇拉对中国文化非常有兴趣,曾纪泽将两柄绘有西湖风景的折扇送给她们作礼物,还亲自在折扇上题了词。
就在俄方停止与中国在圣彼得堡的谈判时,曾纪泽收到薇拉一封来信,说有要事相告,想与曾纪泽见面。他们的会面约在夏园,而当天出现在夏园的却是玛利亚。玛利亚交给曾纪泽一封信,信中写道:“曾先生,我由于不便说出的原因不能亲自赴约,请姨妈代劳。我只想告诉您一个可能对于您的使命有用的消息:前不久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布策先生已去马赛,据说要去中国。但他的真实目的并非去中国,而是呆在马赛,静观中国反应……”曾纪泽顿时明白了薇拉约他见面的原因,心中一阵感激。
薇拉当时受雇于俄国一政府官员萨达耶夫,每天在他家中为其整理画室,而布策恰是萨达耶夫的好友。在萨达耶夫和布策的交谈中,薇拉获知布策正是被格尔斯派到中国去的俄方谈判代表,不料这只是做给中国人看的,实质上布策只在马赛待命,他们想要看看中国政府对此的态度。原来,所谓到北京谈判,是格尔斯的虚晃一枪,他以此向中国政府施压,想逼中国人让步。一旦中国有让步的迹象,布策立即就会返回圣彼得堡,重开谈判。
薇拉带来的信息是极有价值的,曾纪泽知道了俄方的真实意图。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把布策引回来,如何让谈判在圣彼得堡重新开始。
《文汇报》2002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