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先信

国府资政俞大维先生(1897—1993)为世界著名“弹道专家”,国军推崇“兵工之父”,美国魏德迈将军称许“现代孙子”,史敦普将军则比喻“中国麦克阿瑟”,逝世後更为国人赞誉“一代国士”、甚至颂扬为“一代完人”,如此有口皆碑、蜚声国际者,而今哲人远去,典型犹在。兹就个人之体会,略举荦荦大者就教。

一、国家至上

俞老荣获美国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复获美国奖学金;二次留德名学府柏林大学研究兵器和战略,学成婉谢美、德高薪聘用,也宁舍女友,坚持回国服务。适为 蒋公发现正国家所需人才,便放弃清大礼聘,接受奉派兵工署(1933—1946),很快升任署长,一做就是十二年。後来於国共和谈三人小组(马歇尔、周恩来及国府代表一),张治中代表飞北平,竟有去无回。改派俞老,即坚拒威胁利诱,合则谈,谈不来则扬长而返,誓不两立。待国府迁台後,民国四十三年初发表国防部长,其正在美医治耳癌,直至同年中共发动“九三”炮战,蒋公亲自电催“炮声响了,希你快回来”。俞老闻讯,当即放弃医病,力疾从公,并连夜束装飞台。次晨即飞金马视察,一做又是十一年(1954—1965)。一生淡泊名利,鞠躬尽瘁,不忮不求,无怨无悔,一切只是为国家。

二、忘身报国

俞老肩负艰险任务时,必然身先士卒,视死如归。早於徐蚌会战时任交通部长,奉令动员民航机施行空投,俞老便率先跟上领队机,大声疾呼“跟我来”!安返後自可信心十足回报 蒋公“圆满完成任务”。当金门“八二三”爆发前,俞老已乘双座教练机(当时国军尚无双座侦察机)飞对岸侦察达十三次之多,致对敌情了若指掌,也就料敌如神。炮战期间,出入战地犹如上下班,且总要到最前线鼓舞士气。师长郝柏村将军(即後来行政院长),奉劝部长“少去大、小担岛,那里实在太危险了。”部长幽默反驳:“我不能去的地方,怎能派我部下去呢?”复听胡忻将军回忆,民国四十四年春大陈战略撤退前夕(胡时任防卫师长)部长深夜莅临视察,风雨交加,既冷又黑,加上坡陡、小径、路又滑,凭其坚强意志,不畏艰苦,直攀登上“二四三”高地最顶巅,冒险犯难,观察入微,才洞烛机先,安全撤离,实使我们由衷敬佩,军民永矢感戴,由而追念 蒋公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於度外”遗训,应为俞老一生奉献国家最好的写照。

三、至孝感人

俞老先公明颐公早逝,母亲曾广珊太夫人为曾国藩孙女,俞老事母至孝。当抗战胜利不久,联军对於上海一座重要军械库,请求 蒋委员长派俞大维前往接收,适逢俞母卧病在渝,俞老随侍母侧须臾不离,经考量报国之日长,报母之日短,乃呈覆请派他人。 蒋公并未因其说“不”抗命而动怒,反受其孝行感动,特派专机医护人员随机接其母子回住上海故居,成其忠孝两全,使他感激肺腑,终身难忘。

四、爱兵如子

俞老於“八二三”炮战中“御驾亲征”,血染战袍,放下身段和士兵们在战壕里共同生活,打仗在一起,同苦共难(无甘可言)唯战壕里积水,官兵无法休息,复须久忍潮湿浸袭之痛苦,食欲不振,精疲力竭,那里还有气力打仗呢?部长目睹身受,便返台亲自督导,把市场上合用木板几乎一口气买光,连夜运补阵地,待壕底铺上木板,官兵可好好休息,也有了口味,便士气大振,以牙还牙,终得辉煌战果,粉碎了中共一举解放台湾的迷梦。当时战地司令官胡琏将军後来说“做俞部长部下,都乐於为国效命”。

五、大公无私

俞老自己爱国,复教导子承父志。长公子俞扬和,天资聪敏,体格魁梧。当国家需飞行官孔急时,便鼓励助其投笔从戎,放弃升普通大学,改读空军官校十五期,毕业服役战伤康复,原可停飞者,犹勉再接再厉,续创佳绩。直至出勤一二O多次战斗任务,第二次战伤才转到第二线,後来见其父子同佩“战伤荣誉章”,一时传为佳话。届龄退伍後,虽不能再飞战斗机,仍可飞民航机。经考取民航飞行执照,投入“中国航空公司”任驾驶员。直至民国卅八年十一月初,当时国内仅有的“中国”与“中央”两家航空公司二百多名正副驾驶员集体投共,他是唯一不受威胁利诱拒绝签字者,自愿无条件脱离公司,经辗转回到台湾祖国怀抱。 蒋公闻讯,还特别召见嘉勉,合影留念。及至民国六十年代,华航董事会有意聘任总经理。请示父意,“相信儿足有能力胜任愉快,但因为你是总统经国先生女婿,应回避瓜田李下”。就此一言,改写了他後半辈人生旅程。可见俞老公忠体国,为他人著想之高风。

六、廉洁可风

俞老任职兵工署,奉派第一件任务,赴德国采购火炮,用十二门预算,买回来十五门。深悉军火买卖中之陋习(规),於是署长新官第一把火,就是树立点滴归公严正操守之廉洁风气,使兵工团队迄今仍保持著清白家风。前史政司长林克诚将军曾为文作见证:“俞府陈设十分寒酸,哪像做过十多年特任官的官邸。”(《传记文学》七十六卷第六期)。其实俞老暨夫人穿著也极简单朴素,未见在台添置过一套新装,平时生活亦只是粗茶淡饭,过著一般平民水准的日子。回顾其接掌国防部长前,便先向 蒋公提出二点请求(前提条件),不管人事与财务,用人无类,节省公帑。故那时国防部内无人事派系,连主官特支费不领也不过问,不收礼,也不送礼,就薪水量入为出。主要开支买新书,所以在俞家没有银行或邮局任何储蓄存薄,此可能也是高官家中少有的轶事。直至末站,他老人家依然一芥不苟,两袖清风,说他一生“勤政廉能”当之无愧。

七、慈悲为怀

俞老并不赞成施教用重典,盖其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故主张“以鼓励代责难,以教育代处罚”。例如当年马防司令官华心权将军,因补给建筑碉堡水泥短少被控贪污,交到部长手上便批示“辗转运输损耗应为属实准于报销”,才让这位优秀将领幸免於难。但对大人物犯大错则主张不可宽恕,例如军法覆判局长包启黄,为一件盗卖军粮案,受贿金条复奸淫被告妻女,而罪犯依然被枪决,如此知法犯法,伤天害理,无以复加,唯有杀了他,才足以儆效尤,是俞老十年多部长任内批准唯一的死刑。而对一般官兵犯小错,部长总是勉励军法局,不必太计较,最好从轻发落。当“八二三”胜利後,部长无权对军事犯行特赦,便异想天开的要求军法局,对较轻罪犯放假回家过新年(春节),少数无法觅保,即由部长担保,或因这种菩萨心肠感化之结果,故百人居然无一人脱逃,全部按时回笼了。又如配发官兵眷舍,列册排队,部长坚持押队尾,惜始终“粥少僧多”,哪有轮到他的机会,实为他老人家体恤下属,尝自下起的理念。於是俞老在台,先住台大校长傅斯年妹婿(俞大彩)房舍,後借废弃一幢小型美军招待所,修
作居所,主管单位主动配给也婉辞。直至身後依约归还国防部,便改配顾宗廉将军作眷舍。可见他老人家遗体火化後,发现多粒“舍利子”,不能说没有渊源。

八、百年树人

俞兵工署长并不以提供了抗战八年五百万大军所需械弹为满足。复鉴於武器发展,一日千里之前瞻眼光,创设了多项研究所,不惜自德重金礼聘来专家指导,致当时国军武器性能,均较日军为优。并选优资送出国深造,培养人才。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说来怪诞不经,中共吃了俞老“八二三”败仗,如今面世逞强,反要感谢俞大维,不是奇怪吗?缘一九九九年中共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同时表彰研制二弹(原子弹及导弹)一星(人造卫星)伟大成就的廿三位杰出科技专家,而於颁奖表扬大会上,号称中共原弹之父,也是受奖首席科学家钱学森指出:“今天我们能交出这一张成绩单,要特别感恩和怀念三位先贤前辈,第一位就是俞大维先生,例如在场受奖人任新民、屠守锷、姚相斌、孙家栋、黄纬禄、徐兰如、沈正功及谢光选,均系在俞大维的兵工厂及研究机构或资送出国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云云,在场的江泽民、李鹏、朱熔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大老,均应声带头鼓掌,表示申贺,赞扬和感谢之忱(见《传记文学》七十六卷第六期)。惜一国分二岸,变成了楚才晋用,不无追憾。唯俞老为国培植人才之苦心孤诣,则仍应受到肯定,值得敬佩。

九、尊长若亲

俞老伦理观念极重,既爱兵如子,更尊长若亲。 蒋公逝世次年开始,直至九十多岁,每年 蒋公冥诞和忌日,风雨无阻,连後来自己坐轮椅,他依然必到慈湖磕头谒陵二次。民众见之也都跟著跪下来,并纷纷细语: 蒋公千千万万部属,俞老恐怕是独一无二了。他向我们说,他一生也只向母亲和 蒋公磕头行大礼,以感养育和知遇之恩。不过凡较其年长者,他都很尊重,连自家里老佣人龙嫂(大他六岁),便视同家人一样看待,当她百岁生辰,俞老尚嘱咐设宴为她庆生呢!可见一般了。

十、虚怀若谷

俞老一生对国家之贡献,简言之,在大陆若无俞兵工署长高瞻远瞩,则无抗战胜利,在台湾若无俞国防部长运筹帷幄,则无宝岛今天。先後奉颁国家最高级“青天白日”和“国光”等,以及国际许多奖勋奖章,但他只爱佩“战伤荣誉章”。他说他最怕曝光,当闪不过去对其歌功颂德时,他总是谦虚为怀,说自己只是前半生帮忙打铁,後半生旁观打仗,那工厂里的员工,和第一线的战士,才是真正大英雄,他不过是 蒋公手下一名僚属参谋官。所以俞老也有“三不”一一不演讲、不写文章和不作传记。後来坊间虽出现李元平
著《俞大维传》,使他很不开心。曾对卜少夫先生说:“写这本书的人,从没来看过我,更别谈问过我什么了,他完全是闭门造车。”(见民国八十一年七月一日《新闻天地》)。卜先生“俞大维喟叹老衰”。按俞老读书万卷,满腹经纶,中外古今,莫不精通,犹礼贤下士,好学不倦。九十多岁老人,宁戴老花眼镜加上放大镜,仍整日坐守书城,手不释卷。听他老人家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

回忆维老使笔者感受最深的一次!不幸也变成最後一次!民国八十年我夫妇移民来美依亲度晚年,离台前三天一个星期三到官邸向他老人家辞行拜别时即嘱:“希望你夫妇行前再来一趟”,原以为定有所嘱托,托带什么给住旧金山大公子俞扬和,遂在周六下午五时起飞前上午再往晋见,未料并无任何嘱托,但听语带哽咽地说:“只想多见你们一面”,留陪午餐後,复饬吴质驾驶开座车送我们回家再送到机场,又破例亲送到大门口目送我们上车、启动,连向我们挥手告别,彼此默默无言,确是无声胜有声回首从车窗遥望他老人家屈曲背影,不禁感动久久不能自己,殊那一次生离竟变成了死别,又怎不令人感伤唏嘘,遥哭永诀。

俞老传奇的一生,写也写不完。当以国学大师台大毛子水教授赠其贺联“经文纬武奇男子,特立独行大丈夫”,简明而最为贴切了。见他老人家遗嘱“除一万余册藏书分赠三军大学及台湾大学外,别无长物遗留後代”。吾人认为这十点风骨德操,不正是为我们留下了十项宝贵资产吗?针对今天政治,社会风气,不正又是十课最好教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