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佑良

巍巍矗立於桃园大汉溪旁,在以培育国防科技人才为重任之中正理工学院辽阔的校园中,盘距著一幢堡垒式的建筑;以兵工之父俞公名讳为名的兵器工程系馆—大维馆。

谈到大维馆命名的由来,必须追溯至中正理工学院的前身陆军理工学院。陆军理工学院,初名 “汉阳兵工专门学校”,属汉阳兵工厂,成立於民国六年,设造兵、制药二科,迄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底定武汉,更名为“国民政府兵工专门学校”。民国十七年,军政部成立,改名为“军政部汉阳兵工专门学校”,直属军政部。民国二十二年,奉令迁校於南京,又更名为“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内分四年制之造兵、制药二科,及三年制之军械技术科。

民国二十三年,得到时任兵工署长之俞公大维鼎力相助,兵工研究院设置,集全国精英於一炉。民国二十六年抗日军兴,奉命西迁,除设大学部造兵、应用化学系外,并设兵工技术人员训练班等短期班次,扩大训练员额以应抗战急需,此时期之发展均承兵工暑指导。民国三十八年元月迁校於台湾花莲,五十五年,遵奉先总统 蒋公指示,晋名为“中正理工学院”,迁址桃园大汉溪畔。

民国六十六年,吕前院长则仁将军高瞻远瞩地指示兵器系应筹建一座拥有高水准设备的系馆,以应教学与研究之需。在前系主任许世达教授的精心策划下,完成了兵器系馆的初步设计,到前系主任徐言博士上任後,积极地争取预算,不断为系馆催生,遂得以付诸行动,并由前院长董萍将军於民国六十九年亲自为系馆主持动土典礼而正式开工。在各级长官鼓励支持与指导下,前期师长们以系为家,灌注所有的心血。美轮美奂的兵器系馆终於完成。并於民国七十年正式迁入。

 

从汉阳兵工专门学校肇始。造兵系即已存在,虽然历经数次更名,成为今日之兵器工程系。然兵工刻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始终被维系著。正因为这一脉相传的理念,前期师长们有感於俞公大维与兵工的渊源及对兵工的贡献,遂兴起以大维之名为兵器系馆名的主张。经审慎酌量以尚健在之人名讳命名的建筑,亦有前例可循,故在徵得俞公同意後,前院长董萍将军正式将兵器系馆命名为“大维馆”。

如果说命名之意义代表的是对某人贡献与行谊的怀念与景仰。那么“大维馆”的诞生就是对俞公大半生贡献给兵工与国防的永恒见证。非但如此,“大维馆”的存在还代表著兵工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这也正是俞公所认为的,要做幕後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大维馆”的落成,说明了国防部为培育国军兵工人才所费的心血,以及中正理工学院为提升兵器工程教育,积极充实设备设施所做的努力。一路走来,“大维馆”已培育了无数优秀的兵工干部蔚为国用,展望未来,面对科技的发展与组织的变革,自当以宏观的眼光,务实的脚步,在国防科技教育上全力以赴,期盼在武器系统筹获、研发、生产、後勤上做出贡献,以彰显大维之名声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