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芬逝世及安葬始末

曾伟湖

聂曾纪芬(1852-1942),号崇德老人,又号舜林老人,为湘乡曾国藩之女。三岁出继曾国藩季弟曾国葆,十一岁时,曾国葆夫人邓氏因时疫弃养,曾国葆亦于金陵军次积劳致病而薨,乃归家侍奉母亲欧阳氏。年二十四,适衡山聂缉椝。聂缉椝(1855-1911),字仲芳,湖南衡山人,历任苏皖浙三省巡抚。曾聂缔姻实为曾国荃所主张,曾国藩诸女,因其最幼,湘俗所谓“满小姐”也。诸姊各适名族,而境遇均不佳,惟曾纪芬福寿备臻焉。

崇德老人聂曾纪芬像

中丞公聂缉椝像

曾纪芬幼承庭训,适聂缉椝后,淑德著闻,相夫教子,不愧文正公家风。且工书法,善诗文(诗作目前仅见《次韵留别湘乡第二女校》两首),所作楷书,雍容浑厚,气势非凡,人争宝之。曾纪芬提倡女学不遗余力,光绪二十九年(1903)取日本下田氏所著《家政学》一书重加编辑,斟酌日本与吾国风俗、宗教异同之点,其不宜者删之,其所阙者增之,于伦常、劝善诸端尤注意焉,《聂氏重编家政学》一时风行海内,各处翻刻之本甚多。民国二十年(1931),有《崇德老人八十自订年谱》,嘉言懿行,历历可徵。平素勤俭持家,守文正之遗训,深慨世风之奢靡,志存挽救。民国二十一年(1932),有《廉俭救国说》 ,以告国人,语甚恳切,洵属贤妻良母之模范人物焉。

曾纪芬共生有六子三女,六子分别为:聂其宾、聂其昌、聂其杰、聂其炜、聂其焜、聂其贤;三女为聂其德、聂其纯、聂其璞。侧室章淑人生有二子一女:聂其煐、聂其焌和聂其璧。章淑人在宣统二年(1910)逝世,她的儿女尚年幼,曾纪芬亲自抚育长大,皆视如己出,全心全力栽培照顾。诸子女中以聂其杰(字云台,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最有名。

“先文正公语: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启范先生雅属,崇德老人九十有一。” 钤印:聂曾纪芬、生于咸丰壬子。

1942年春夏之交,曾纪芬屡患痰嗽,经常延请医生前来诊病,服用药物后仅有些微效果。入冬后天气转寒,肾炎和痰嗽同时发作。农历十一月中旬后,食量一天天减少,衰弱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又更换了不同的医生来诊治,试了中医西医各种的方法,刚开始还有点起色,但仍然不能病愈。

崇德老人曾纪芬于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十一月二十三日(19421230)申刻寿终上海静安寺路寓内,距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壬子三月三十日丑时,享寿九十有一。 

在曾纪芬去世的第二天,《申报》上刊登了一则由聂府崇德堂账房发布的“报丧”消息。而从194315日《申报》上的聂府“谢唁”可知,聂家诸亲友及各方友好在得知聂太夫人逝世的消息后,于12号同赴静安寺路2028号聂宅。前往吊唁并瞻遗容者,不下五百余人,如李思浩、黄伯樵、王仰先、何千里、纪振纲、谭泽楷及日方友人。公私团体有恒丰纺织株式会社之职工(抗日战争后,恒丰纱厂被迫与日本大康纱厂合组恒丰纺织株式会社,中日资本各半)、佛教居士林、基督教会等均派代表前往。

《申报》上刊登的聂府“报丧”和“谢唁”

聂母曾太夫人的灵堂

众亲友在聂母曾太夫人的灵堂前

寓所大门内用芦席搭建的过道,里面放满了亲友及各界人士送的花圈。

194312日,聂家众亲属向老太夫人的遗体告别。当时的习俗,棺材内须衬满丝棉。自左至右:聂其焜、聂其贤夫人、聂其焌夫人颜宝航、(左四待定)、聂其昌、聂其德。

亲友们依次在灵前行礼。左跪者为卓宣谋,右跪者为张之洞嫡孙张厚琬

(其夫人为曾国藩弟弟曾国华的孙女曾广崐)

聂家众亲友身穿孝服在灵堂

聂家众亲友身穿孝服在灵堂

崇德老人晚年皈依基督教,教友们在灵堂读圣经。

聂母曾太夫人的遗体于12号入殓,在寓所停灵三个多月。从1943411日开始,《申报》连续三天刊登了聂宅讣告。讣告里面写到:413日星期二在静安寺路聂宅领帖(丧家接受馈赠财物的回帖)414日出殡,灵柩暂厝静安寺路工部局公墓(Bubbling Well Road Cemetery),以后再择吉日扶榇回湖南安葬。

讣告里聂缉椝八个儿子的名字都在上面,孙辈、曾孙辈更是族繁不及备载。聂其宾和聂其贤此时已经去世,所以之后刊登的“聂宅谢启”上面没有他俩。聂家的字派是“有缉其光、崇本敦实”,从讣告里子孙后代的名字可以看出部分端倪。

1943414日,聂太夫人曾纪芬最后的出殡从静安寺路2028号聂宅出发,送葬队伍绵延数里,大家沿着南京西路朝东走,走过乌鲁木齐路和华山路,然后到静安寺路工部局公墓落葬(Bubbling Well Road Cemetery,当年还是洋人公墓,现在是静安公园),沿途封锁道路,有警察维持治安,十分气派风光。聂家能办这个规模盛大的葬礼多亏了恒丰纺织株式会社的实力,子孙亲友们披麻戴孝的布料,都是自家厂里拿出来的,抗战胜利后该厂以涉嫌敌产为由被国民政府接收,后在俞大维的帮忙下,发还给聂家经营。

《申报》上刊登的聂府“讣告”和“谢启”

聂府搭建了办丧事的牌楼,门口还有警察站岗。

`

曾纪芬的灵位,上书“清封一品夫人聂母曾太夫人享寿九十有一之灵位”。

左起为张心漪、聂光锡、周霞华。

出殡的队伍刚从聂府走出

出殡的队伍从聂府走到外面大马路上,二楼的人从窗户探头往下望。

出殡的队伍在路途中。棺材搭建成龙舟模样,由32人扛抬。

警察在出殡队伍旁维持治安

送葬队伍绵延数里

送葬队伍路过了华山路,远处的三层楼带尖顶建筑是百乐门。

送葬的亲友跟在抬棺材的人后面

送葬的亲友跟在抬棺材的人后面

出殡的队伍进入静安寺路工部局公墓。警察在前面开道,左右两人各举一面旗,后面四人抬灵位。

聂太夫人曾纪芬的灵柩在静安寺路工部局公墓准备下葬。

孤儿院的军乐团前来吹奏,右侧站立者为聂光坻及聂光序。

湖南长沙的刘善泽得知聂曾纪芬去世的消息后,写有挽诗一首,收录于《天隐庐诗集》。刘善泽的儿媳曾宝莎是曾纪芬哥哥曾纪鸿的孙女,曾宝莎叫曾纪芬祖姑母。

挽聂母崇德老人并序

聂母为曾文正公季女,仲芳中丞(聂缉椝)室,三儿妇(曾宝莎)之祖姑也。幼承家学,德范为时所称,泽嗣云台(聂其杰)以避乱迎养海上,年九十一卒。

宣文当代女中师,屡拟登堂欠摄齐。

生值名门全盛日,长经宗国中兴时。

帲轩岂少离乡感,翟茀能无易世思。

若举孝鸟风俗薄,也应留像武侯祠。

 

上海的“南社”诗人高燮写有挽联:

歜有母,侃有母,韦有母,

抚孙曾百辈繁昌,当代更瞻众有母;

父名人,夫名人,子名人,

享九十余龄寿考,后生久作古名人。

 

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亦有挽诗:

挽聂老伯母曾太夫人

聂老伯母曾太夫人灵鉴,愚侄张元济顿首拜挽。

金张家世钟名媛,沩汭仪型嫔德门。

官守艰危共夫婿,新知培养遍儿孙。

妇功勤俭钦严父,心地慈祥拜景尊。

一代女宗长在望,箕畴五福不须论。

早在1915年,曾纪芬就和聂其杰、萧敏春同时受洗于上海昆山路监理会礼拜堂。19175月,曾纪芬在儿媳萧敏春殡仪当晚,以纸张画了一幅精细的十字架,还特意与雇佣苏州绣工刺绣,预备自己寿终之用:“余颇欲于临终时,以此十字架置余胸次,盖不如是,人将不知余为基督徒而死也”。故静安寺路工部局公墓之聂太夫人曾纪芬墓碑上镌一水晶十字架,以表明其乃忠实的基督徒。

1952年,上海市人大通过迁葬提案,由民政局负责将坐落于闹市中心的静安寺路工部局公墓迁葬于大场公墓。195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18万元将公墓改建成静安公园,1955103日对公众开放。而埋葬此公墓的聂太夫人曾纪芬和聂其焜夫人黄蕴仁,则由亲属将两人灵柩迁葬苏州五龙公墓。

静安寺路工部局公墓旧影

静安寺路工部局公墓旧影

1954年,聂其昌仙逝,家属扶榇运往苏州五龙公墓,葬于曾纪芬墓茔右侧,曾纪芬墓茔左侧乃聂其焜夫人黄蕴仁之墓,三墓相邻而立。聂其炜诗稿《虫天阁残稿》有载:

二兄(聂其昌)之丧,将葬于苏州灵岩五龙公墓,即在先妣曾太夫人(曾纪芬)墓侧,敬以诗挽之,甲午七月。

同气连枝七十年,今朝一别倍悽然。

窗前棋槊成陈迹,榻畔琴书记独眠。

自视浮名原若赘,即论清褔已如仙。

佳城卜近梅村墓,想见神游邓尉边。

聂其炜诗稿之一页

文革时,苏州灵岩山五龙公墓的土地被征用,乡民纷纷以破四旧为名,挖掘坟茔而志在盗宝,所有墓茔均被废除。曾纪芬、聂其昌、黄蕴仁三人之墓均被毁,尸骨无存,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1911年农历二月初二,聂缉椝在湖南长沙逝世,初葬城外河西县塘坪之庄田。1924年,侧室朱孺人以肺病逝世,葬于塘坪聂缉椝墓侧。聂缉椝墓不知于何时迁葬湘潭雨湖区鹤岭镇龙头岭村利民组,从现存墓地的形制可以看出,当初迁葬湘潭时修建的墓实为聂缉椝与曾纪芬合葬之双人墓,在聂缉椝落葬时,棺椁左侧预留有一个空穴。墓碑上仲芳公名讳偏在右侧,左侧亦留有位置,应是计划在曾纪芬去世后,将灵柩送往湖南湘潭与丈夫聂缉椝合葬,再刻上曾纪芬的名讳。因曾纪芬逝世之日,正值抗日战争,亲属无法将灵柩运送回湖南,原计划遂未能实现。

修复后的聂缉椝墓地

聂缉椝的墓碑,上刻“光禄大夫浙江巡抚聂公仲芳府君墓”,聂公名讳左侧仍留有刻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