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云台 摄于约1944年 前言 聂云台先生早年的照片,大约
1920-1930 年期间 我的祖父名聂其杰,字云台。1880 年农历九月初五生,
逝于 1953 年 12 月 12 日。他是
20 世纪初上海杰出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是我国民族资产阶
级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前瞻,
视野广阔,他推行的举措和方略,百年之后仍然
不失其积极意义。我们编撰他的年谱,旨在让后辈了解他的生平,学习他勤奋学
习,造就事业,奉献社会,热心教育,关怀社会贫困群体的优秀品质。
云台公出生于湖南长沙。三岁时随母曾太夫人(曾国藩满女)来上海,与时任
江南制造局会办(后升为总办)的父亲聂缉椝(仲芳公)共同生活。祖父自幼习
古文经典,后随江南制造局英国顾问弗兰雅(Fryer)夫妇学习英语和数理化及
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开阔了他的的视野,融入追求科学技术的新潮流。他
28 岁 时出任聂家独资企业恒丰纱厂总经理。他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很快改变了恒
丰纱厂的面貌,转亏为盈。经营恒丰纱厂的成功使他名声鹊起,引起了上海和国
内同行及商界对它的重视,提高了他的社会地位。在此鼓舞下,祖父决定以更大
的步伐,更远的谋略,大手笔创办新企业与外资竞争。1919
年 6 月,他发起创
办大中华纱厂,自任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在上海吴淞蕴藻浜置地
150 亩,公开 招股。原定资本
90 万两,纱锭 20 万枚的规模,发展的速度出乎人的意料之快,
到 1921 年资本增至
200 万两,纱锭 4.5 万枚。该厂规模巨大,设备先进,被
誉为模范纱厂。建厂投产三个月就获利
5.8 万两,再次显示祖父的经营才能。稍
后他又联合王正廷等著名企业家创办丰华纺织厂。拥有资本
100 万两,纱锭 1.53 万枚,他任董事长。又联合张謇,荣宗敬等创办中国铁工厂,中国人自己制造纺
织机械,深受华商的支持。厂址与大中华纱厂毗邻,云台公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祖父在努力实现它的“实业救国”理想的同时,倾心于教育事业,他以工部
局董事的身份,花了三年时间将已经沦为公共读报场所的格致公学恢复成注重科
学技术教育的格致公学。他考虑到上海东部地区,工厂林立,但工人子弟无学可
上。他代表聂家将惠民路上的 15 亩地捐给工部局创办一所中学,命名为“聂中
丞公学”(即现在的市东中学)。面向工人子弟,学费低于其他中学。恒丰纱厂
工人子弟入学,学费由恒丰纱厂支出。学校设立工科教育以利于学生就业。在教
育思想上他提倡职业教育,为中国社会进步,青年就业服务。他与黄炎培,蔡元
培,史良才等一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他出巨资资助中华职业教育社,并担任
临时总干事。他曾经担任复旦大学和东南大学校董,捐款捐书,帮助复旦大学建
立图书馆。为改良中国棉花品质,赞助金陵大学成立农学院。促进东南大学和暨
南大学,开设商科专业。他曾任启明女中,中西女中等女子中学的顾问。所以蔡
元培将聂云台,陈嘉庚和吴锦堂三人并列誉为全国“办学三贤”。
祖父对新生事物敏感,重视国际交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1915 年他以中 国实业团副团长的身份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团长是张裕
葡萄酒公司总经理张弼士先生。云台公在博览会上用英语发表演讲,轰动旧金山。
中国代表团受到美国政府的热烈欢迎,国务卿布莱尔接见全团并合影。他顺访考
察美国的棉麻纺织,玻璃制造和棉花种植等行业。
由于祖父经营棉纺业的成功和他杰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于 1920
年当选为 上海市总商会会长。他上任后对总商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总商会下设财政交通
等 8 个专业委员会,尤为重要的是它增设了“上海总商会月报”和“陈列所”
两个全新的机构。月报的出版和发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喉舌。
1924
年是祖父灾难的一年,他倾心创办的大中华纱厂,在帝国主义资本的
挤压下举步为艰,加之投资面过大,举债过多等决策上的失误,被迫宣告破产拍
卖。祖父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身心俱疲,健康也随之恶化。从此逐渐淡出企业
经营。恒丰纱厂也由其六弟聂潞生管控。但是他仍然积极面对人生。感悟于佛法
的慈悲博大精深,从此他皈依佛教,弘扬佛法,一生节俭,布衣素食,尽其所能
账災行善。 祖父极为重视家风的建设和传承。1926 年,他主持设计建筑的聂家新宅在
辽阳路 5 号建成,共有
5 栋住宅楼和一个大花园,占地
11 亩。聂氏大家庭,团
聚于此。按照崇德老人的意愿,他发起召开家庭聚会,每周日下午各房弟姪等聚
集于崇德堂。为家庭和睦与兴旺,同心同德,互相勉励共商家事。称之为“家庭
集益会”, 他任干事负责会议的记录和执行决议等事项,并且编发每
10 天出 一期“聂氏家言旬刊”,以改进社会为目的公开发行,行销全国共
5 年之久, 最高发行量达到
1800 多份。 祖父的晚年倍受疾病的折磨(主要是结核病,当时还没有特效药),常年困
于病榻。但是他仍然关注中国社会进步,竭尽自己的一丝力量为社会做贡献,和
唤醒社会的良知。当时中国社会贫穷缺医少药,他自制中成药散发给周围的贫穷
居民。他总结中医药治疗当时中国广为流行的疾病,伤寒病和结核病的治疗方法。
在他重病期间写成并出版了两本医学著作,“伤寒解毒疗法”和“结核辅生疗
法”,促进这两类病的治疗。
为了在床上写作,他做了一个在床上用于写字的小桌子。他的房间里有一套
线装木刻版的本草纲目,他常常口授书本的纲目要我取出来供他参考。为了呼吁
社会反对腐化堕落,为富不仁,提倡清正廉明,支持社会公益活动,崇尚读书,
生活简朴为荣,他在病床上写了 2 万余字的“保富法”一文。“保富法”在申
报刊载后社会反响强烈,短短几天内就收到读者捐赠的
47 万元助学金传为佳话。
时至今日,这本小册子仍然在国内外再版流传,广受欢迎。
祖父离开我们已经近 70 年,编撰此年谱,以纪念他、弘扬和学习他终身关
怀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高尚精神。由于水平所限,知情的人亦日渐稀少,错误或者
遗漏之处难免,敬请指正。 聂崇实 2021
年 4 月 25 日。 著名实业家聂云台年谱(1880-1953) 聂云台,名其杰,字云台,信仰佛教,法名慧杰。湖南衡山人,生于 1880
年农历九月初五。其父聂缉椝,(1855
-1911),是曾国藩之婿。聂缉椝先任江
南制造局会办,后升至总办。八年任期内广招人才,设编译馆,介绍国外先进
技术。建造了中国第一艘铁甲舰,十二吋大炮,无烟火药,后膛枪等军械。后
升任苏松太道台。曾任江苏省安徽省和浙江省巡抚,位至中丞。聂云台的母亲,
曾纪芬,崇德老人,(1852-1942),是曾国藩的最小女儿,1852
年生于北京, 时父亲曾国藩任礼部侍郎。十八岁时与聂缉椝订婚,25
岁成婚。聂辑椝育有八
男四女,其杰排行第三。
1882
年,云台随母从湖南移住上海,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1886
年,奉母命师从江南制造局英国顾问夫人傅兰雅夫人学习英语,同时
随家庭教师学习中文。
1893
年,13 岁随兄长其炜回原籍湖南衡山应童子试,中秀才。先后随江
南制造局外国顾问学习电器,化学工程,及英语。对各学科均有所涉猎,虽
然未进过正规学校,却能做到无师自通,并谙熟英语。
1898
年,18 岁成婚,于农历闰三月初四迎娶江西太和望族萧敷德之女萧
敏春,萧府久居扬州,经营盐业。
1901
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儿子聂光堃(字含章)出生(1901-1984)。 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聂光堃,字含章成为聂氏家族企业恒丰纱厂的掌门
人。 1907
年,聂缉椝任苏松太道台时,在上海筹办官商华新纺织新局,聂缉
椝兼任筹办事宜,并占有 1/10
的股份。聂缉椝通过内账房汤癸生组织复泰公
2 司承租华新纺织新局。复泰公司聘聂云台任经理,后任总经理。聂云台由此
走上了实业家的道路。
1908
年,翻译出版,“无线电学”,(又名“无线电信及赫氏电浪”)一
书。 1908
年,云台 28 岁,账房汤癸生病故,复泰公司旧股东无力偿还该厂所
欠的巨额债务,复泰公司决定破产拍卖。聂家出资
32 万 5 千两白银购得复
泰纺织公司,改名恒丰纺织公司,成为聂家独资企业。它坐落于杨树浦许昌
路华盛路,濒靠黄浦江,与上海自来水厂毗邻。由聂云台出任总经理,他主
持恒丰纺织公司后,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和管理改革,在国内纺织界率先引进
电动马达作为动力,重视机器的更新换代。在管理上废除有封建色彩的“老
规”,如“包工头制度”。重视技术人才,选拔优秀人才送国外留学,为技
术人员与工人举办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这样使恒丰厂年年有起色,
最兴旺的时候拥有 4.44 万枚纺锭,3046 名职工,电力动力总量达
219.8 万 瓦,年产棉纱
3.78 万包,该厂生产的十六支云鹤牌棉纱成为上海市纱布交易
所的标准纱,年产棉布
30.3 万匹。因为恒丰厂的经营的成功,聂云台被号称
为纺织界的泰斗。“五四”时代思想领袖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
文章,推许聂云台为“中国工业巨子”。
1909
年,为提高恒丰纱厂技术人员与职工的技能水平与素质,聂云台亲自
主持举办,首届训练班,聘请英籍工程师讲授生产知识与操作技术,采取理
论学习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办法培训人才,这样的培训班共举办了八期。其
间也曾委托南通纺织工业学院代培。他还出资选派纱厂技术人员赴欧美留学,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图
1 恒丰纱厂厂房 1910
年,父亲聂缉椝于农历二月初二逝世,享年六十岁。9 月初八葬中丞 公于长沙城外河西县,塘坪之庄田。云台留乡下照料墓工。 1910
年,30 岁,为了使已沦为公共阅报场所的格致公学恢复成为注重科
学教育的公学,英国人傅兰雅博士(Dr.
John Fryer)推荐聂云台为董事,重建格致公学。云台任董事后花三年多时间多方奔走,屡与工部局代理总办麦
荆能君洽谈,协调徐雪松后人的诉求,最后傅兰雅与英董将原格致公学的
地皮二十余亩捐赠工部局,由工部局办学,重建新式校舍,
命名为格致公学。并声明本校应特别注重科学教育,以符合原来傅兰雅与徐雪村的办学宗旨。 1912
年,32 岁,应邀任上海市工部局顾问。根据云台自己素来抱负,“实业救国”的主张,和治厂经验,发表了“拟办中国模范棉工厂说略及其预算”一文(发表于东方杂志,第
9 卷,第 4 号),宣传兴办实业的宗旨。 1912
年,由于家庭人口益多,亲友亦纷至,聂家决定在威赛路建新宅。 1913
年,9 月聂家迁入威赛路新宅。 1914
年,34 岁,出任上海市工部局华人董事及华人教育委员会委员。格致中学建成后,云台考虑到本市东区工业人口稠密,但无良好学校,儿童失学颇多。他决定将位于培开尔路(今惠民路),荆州路口的聂家私产十五余亩土地捐赠给上海市工部局,仿照格致公学模式,由工部局建校舍办一所中学。工部局董事会决议照办。 1915
年,学校校舍建成,云台任校董,为纪念他父亲聂缉椝,学校命名为工部局立聂中丞华童公学。第二年,工部局为统一校名更名为“缉椝公学”。聘英国人端纳(Lionel
H. Turner),为首任校长,并聘华籍教员四人,英籍教员三人。1916
年 1 月招生,第一学期只招收到
48 名学生。鉴于沪东地区居民多为工人,家境贫寒,为鼓励学生前来就读,云台亲自出马与工部局商定,减轻学费,其他学校学费为三十元,“缉椝公学”却只收二十元。他又出资设立十名奖学金名额,专门鼓励学习成绩好的清贫学生。同时宣布凡聂家所属的恒丰纱厂职工子弟入学,全部学费由聂家承担。经过八年的倡导,学校入学人数增长十倍。 云台还考虑到上海市东区学生家庭工人居多,学校应重视职业教育。他请示工部局同意,在缉椝公学中开设金木手工科课程。设两间实习教室,锤,斧,锯,凿,规尺绳墨等工具应有尽有,聘技术专家任教,这在我国中学教育史上尚属首创。还主张在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开设德育课程,他说“所谓德育者,大要在矫正普遍观点的错误,以造成新观念,使服务精神多于权力思想,克己训练多于享乐欲望,则世界一切争端,庶可减少矣”。但是这一主张未得到工部局的接受,对此聂云台深表遗憾。三十年后他撰文回忆创校过程时,仍未忘怀此事。 1915
年,35 岁,与其妻萧敏春同受基督教洗礼,信奉基督教。历任全国基督教协会,以及基督教青年协会副会长,会长,基督教青年会司库。 1915
年,任中国实业团副团长,张裕葡萄酒公司创办人张振勛(弼士)任团长,率团赴美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世博会,并考察美国纺织工业,织麻工业,玻璃制造和棉花种植法等。他代表中国实业团在世博会上用英语发表演讲,名震旧金山。时任美国政府国务卿布莱恩接见了中国实业团,照片中布莱恩右侧的是团长张弼士,布莱恩的左侧是驻纽约公使夏阶复和聂云台。中国实业团赴美,受到美国政府的热情接待,据当时我国驻美公使夏阶复说“美国招待外宾从无如斯之盛者。” 图 2 前排左 3 聂云台,左
4 中国驻美国公使夏阶复,左
5 美国国务卿布莱恩,左
6 张弼士 1917
年,37 岁,农历四月初七,夫人萧敏春因病在上海逝世。云台悼之深情,不复续娶。崇德老人对儿媳萧氏的评价甚高,她说“媳素贤孝,明大义,惜其体弱,自来余家,常多疾病,卒至不起”。 1917
年,(丁己年)葬亡夫人于杭州灵隐山上。 1917
年,被聘为复旦大学董事,任复旦大学勉励会会长。他向复旦大学捐赠“四库全书”一套,约 2100
册,形成复旦大学图书馆雏型。 1917
年,他协助黄炎培,蔡元培,史量才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 年6 月 15 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宣告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职业教育团体,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他除了出巨资资助之外,还担任教育社的临时总干事。黄炎培,蔡元培与聂云台等
48 人在《成立宣言》上签名。宣言中明确提出,中华职业教育的宗旨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之准备。”其最终目标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在创办企业的实践中,云台深刻体会到要发展中国实业,必须依靠人才和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他除重建格致中学和捐地兴建缉椝公学外,他还分别担任启秀女中,启明女中,中西女中的顾问。 图
3 建于
1916 年的市东中学主楼 1917
年,为促进我国棉花品质的改良,他资助金陵大学成立农学院。
图
4 吴淞蕴藻浜畔百年前建造的大中华纱厂的厂房 图 5 上海市人民政府于
2014 年将大中华纱厂及华丰纱厂旧址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19
年,聂云台,资助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国勤工俭学。罗章龙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蔡和森以个人名义向上海资本家聂云台请求帮助,聂慷慨允请,捐三千元作为蔡氏全家赴法国留学费用,使得成行”。另外,李维汉曾对李俊臣说,他当年赴法国留学也得到上海聂老板三百大洋的资助。 聂云台任东南大学校董期间,向社会募捐 16 万元,帮助东南大学建立了图书馆。还促进东南大学和上海暨南大学在上海开设商科。他在“实业救国”的同时实践着自己“教育救国”的志向。蔡元培将他与陈嘉庚,吴锦堂并列誉为全国“办学三贤”。
1920
年,当选为全国纱厂联合会副会长。 1920
年 8 月,40 岁,新派企业家聂云台,当选为上海市总商会会长。他的前任是
73 岁的老会长朱葆三。1919
年的“五四”运动,不但决定性地改变了中国的文化生态,而且对工商业的生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1919
年 5 月 9日上海总商会老派商人发出一封电报,主张先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然后再与日本交涉归还青岛。此电引起广大公众的愤怒和抗议。总商会内部也发出,“改良总商会”的呼声,认为现在的总商会,“一味与官僚派接洽,暮气太深,官派太重,麻木不仁
。”,必须重选明哲之才。这样就导致在总商会换届选举的振奋人心的新结果,原有的
33 名会董竟有 31 人落选。新当选的会董有
1/4 的人年龄不到四十岁。聂云台作为新一代上海总商会会长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他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带领上海总商会做出许多令人注目的业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几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2
年 11 月,聂云台,蒋梦麟和黄炎培,一起被全国商会联合会推举为裁军劝告主任。
附录 1. 1925 年初,聂云台创办的大中华纱厂破产拍卖,由永安公司老板郭樂拍得产权,改名为永安工厂。1930
年郭樂又在二厂两端空地上修建永安四厂。拥有永安二厂和四厂的永安纺织公司便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民族棉纺织企业。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永安二厂和四厂沦陷,直到
1949 年全国解放才得以新生。1955
年 9 月公私合营之后与上海国棉八厂合并成为国营上海第八棉纺厂,拥有工人一万余人,是全国纺织行业中的“高支王国”。随着上海市城市功能调整,从
1992 年开始上海纺织业进行产业大调整和人员平稳大转移,到2000
年上棉八厂正式关闭。为探索厂房再利用,上海纺织工业局利用上棉八厂厂址,其前身就是聂云台先生在
1919 年创办的大中华纱厂,创办了半岛
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
图
6 M50 半岛
1919 文化创意园(原大中华纱厂厂址淞兴西路
258 号)中聂云台纪念塑像
大中华纱厂的破产也动摇了恒丰纱厂这一聂家企业的根基。恒丰在 1923
到1924 年间,曾一度停工。1924
年向恒隆钱庄借债
60 万两。1929 年由聂潞生出面,又向浙江兴业银行借款二百四十万两,除用于归还旧债外,余款建造了恒丰三厂。到
1935 年秋,恒丰各厂及恒大纱号均因经营上的连年亏损而停业。1936
年由债权人浙江兴业银行并经聂家代表聂路生同意,将恒丰纱厂租给宋子文等开办的中国棉业公司,后改名为恒丰中记纺织新局。至此,聂氏家族已完全丧失了独自经营恒丰纱厂的能力和权利。
时值中国南北各省经常遭受水旱灾荒,尤以湖南灾情更严重。聂云台关怀桑梓,尽出所蓄,并变卖不动产及其妻遗留的饰物,全部用于捐助赈粮。他对本人的生活则尽量节约,发願中午食用粗粮,早晚两餐进白粥,舍己憫人,不着我相。
图
8 摄影家席子镜头下视野最广的聂家花园建筑屹立在夕阳中。 图
9 上海辽阳路上的聂家花园终于保留下来了,将计划建立一个历史博物馆。 图
10 聂家花园现存的建筑 图
10a 2015 年聂家花园由上海市定为历史保户建筑。其中部分修复后用作展示室 图
10b 聂氏住宅专展
聂家花园建筑和聂家有关的资料 1926
年,聂云台发起聂氏大家庭的“家庭集益会”。通过集益会将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吸引到家庭事务中来,以振兴家运。在 9 月 18 日举行的第一次家庭集益会上,聂云台首先报告了“家庭集益会”的宗旨,“略为家庭和睦与家庭振兴,均要在大家同心同德,互相勉励,以时聚集,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此会之所由召集也,其杰怀抱此志已久,迄今得有机缘,今新居落成,各房聚居一处,气象一新,尤应及时振奋,有新作之表示。对于家事则应有具体的规划,积极的设施。对于家庭教育,亦应明定宗旨,与以切实指导。弟侄后辈,均有赖于老成之指导,卑得时聆勉之言,改正其浮泛之感情,误谬之覌念。如此类事,万端待理,其杰德薄能鲜,惟有悃悃之忠,掬以自效,至于见诸实施仍赖众擎共举云云。”
图
11 第一次家庭集益会记录 图
12 第十八次家庭集益会记录 图
13 聂氏家言旬刊 图
14 聂氏家言旬刊 关于“居家八本”云台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撰写“八本堂说”一文,指出曾文正公将他祖父的“耕读”家训实践归纳为“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八个字,称为治家八本。云台撰写此文对其进行注释,并阐明其意义。并在第一次家庭集益会上的讲话指出”关于家政家教的准绳,莫善于文正公之‘八本’”。并言願躬行“早扫”二字,为子弟倡率。
在第二次家庭会议(1926 年九月二十六日),云台对“八本堂说”又进行了补充说明: ·
属于“考”字者,除祭祀之外,须详知祖宗德行学问事业。如吾父之孝友任卹,吾母之慈懷厚德施济不倦。 ·
关于“宝”者,文正公述星岡公之言曰,人待人,无价宝也。仁亲为宝,对一切人服务尽力也。 ·
关于“早”字,一切事之振兴,均有赖于早起。 ·
“扫”字包括一切服劳之事。却须从“扫”字做起。 曾国藩的家训“耕读,孝友”,“耕读”耕是基础,是谋生,“读”是提高,是谋发展。“孝友”,“孝”是对前辈的继承,“友”是对自己的发展。如何做事,则归结为一个“勤”字,或“早”,要成为一个勤劳的家族,打好基础,努力提高,重视继承,讲究发展,应该是使家族发展成文化世家的着力
图
15 聂母曾太夫人八旬正寿,1931
年摄于上海辽阳路老宅 图
16 崇德老人与三房子孙合影于
1930 年秋于辽阳路公馆 前排:
左到右 崇谦 太婆 崇厚 后排:刘琬尊怀抱崇山
云台 含章 1932
年,52 岁,农历六月初九,次孙聂崇泗出生(1932-2021)。
1936
年,56 岁,经聂潞生同意恒丰纱厂债权人浙江兴业银行,将恒丰纱厂出租给宋子文等人开办的中国棉业公司,改名为恒丰中记纺织新局。聂家失去了独家经营恒丰纱厂的权利。
图
17 1941 年摄于上海南京西路老公馆 图
18 崇德老人与三房合影。前排左起:聂崇泗,崇德老人,聂崇实 后排左起:聂崇谦,刘琬尊,聂云台,聂崇厚,聂崇山 1941-1942
年,云台公的结核病殃及骨髓组织。他的右脚踝骨出现一脓疱长久不愈合,中西医医治无效。疮口每日要换药,当时日寇占领上海,家中经济拮据,儿子和媳妇被困于沦陷的香港。孙女崇厚才初中生,就常常担负为祖父疮口换药的责任。
是年春夏之交崇德老人屡患痰嗽,微有热度,长诊之医进药仅得小效。入冬乍寒,肾炎痰嗽兼作。仲冬中旬以后食量日减,衰象益呈。叠更数医,历试中西医方法始或有效,久仍不瘥,延至十一月二十三日申刻安然而逝。寿九十有一。家事皆已豫有处分。前夕尚顾家人各有慰勉之语,诸子妇婿女孙曾大都待侧,全受全归,允无遗憾。家族隆重祭奠,棺柩在家佛堂停放 49 天后,择日出殡。戴孝子孙亲友送葬队伍绵延数里至静安寺对面的“萬国公墓”入葬。(注:万国公墓坐落在闹市中心,显然不宜,解放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即令搬迁后废除。崇德老人的灵柩后迁到苏州灵岩山附近的乌龙公墓。) 图
19 崇德老人灵堂于南京西路
2028 号老公馆 图
20 崇德老人出殡,子孙送葬行列于南京西路。 图
21 崇德老人灵柩于上海静安寺对面“萬国公墓”入葬 1942
年,62 岁,云台将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融合历史上与当今名人治家的成败教训,于卧病中写就了“保富法”一书,“保富法”分上中下三篇约
2万余字,1942 到 1943,两年内陆续写成,先发表在“罗汉菜”月刊上,接着又在申报上全文刊载。 图
22 聂云台著“保富法”的不同版本 他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上海五十余年,看见过很多发财的人,他们发财以后,不到五年十年就败的,有二三十年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的。我记得与先父交往者多数是阔人,或商或官,都是煊赫一时的,现在多数已经凋零。四五十年前的阔人,现在家产未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求上进的,百家之中难得一二家,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是有其道理的。
图
23 聂云台著“结核辅生疗法”1948
年出版和“伤寒解毒疗法”1949
年出版 1951-1952
年,
71-72 岁,聂氏家族的财产除恒丰纱厂外还拥有湖南洞庭湖滨约
4 万余亩围田。当年晚清政府为了利用洞庭湖坢历年淤积的土地围垦成良田造福民众,允许·有资历人士认领湖滨淤田。1904
年聂缉椝时官居浙江巡抚出了三千余缗(每缗相当于一两银子),领得四万亩淤田。后又收买邻近的刘公垸等土地,总共约五万亩,可耕地约
4.5 万亩。建立了家族的庄园“种福垸”,谋求造良田开发利用淤田。围垦需筑
16 华里长,高约
7.5 公尺,堤脚宽约
87 公尺的堤坝,和排水渠等,工程甚庞大,聂家投入巨大财力。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直到
1916 年才有粮食收益。约
1920 年“种福垸”建立了管理机构,设总理职为聂家的田产总管。至
1926 年聂潞生自定为“种福垸”总理。“种福垸”经营方式是将土地分租给佃农耕种,以种植粮棉为主,每年收租获利。佃户租地的代价是每亩(平均)付押金
4 银元,租地的佃农约两千余户。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聂家湖南“种福垸”在土地改革后就不复存在,佃农们来沪向聂家索要退还当年租种土地的押金,诉诸上海市法院。当时聂潞生是“种福垸”总理,而“种福垸”是聂家共有财产(未分家)“崇德堂”所有。聂家无人能支付这一笔巨款,只能推给恒丰纱厂,当时恒丰纱厂的董事长是聂云台。因而恒丰纱厂再一次出让股权引入外姓股东(萧学庸),筹资抵付“种福垸”佃户的押金。政府对聂家并无其他处罚。(因当年当事人已都离世,详细经过和金额无从查据,或许可从上海市司法档案中查到。)
后记:聂云台的子孙后代 聂光堃,字含章,聂云台的独子, 1901
年农历三月十二,出生于上海,1984年春,在上海病故,享年
84 岁。1924 年
3 月,迎取安徽庐江,刘体乾之女,刘琬尊,其母亲李季淑是李鴻章胞弟李昭庆的小女儿。他们夫妇育有二男三女;聂崇谦,女,1926-2003;聂崇厚,女,1928-2012;聂崇山,男,1930-2014,聂崇泗,男,1932-2021;聂崇实,女,1935- 聂含章,1919 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经济。1924
年因父亲创办的大中华纱厂破产,家庭经济変故,聂含章提前结束在美国的留学生涯返回上海,同年与刘琬尊结婚。聂含章在美国留学时与表兄俞大维(他是崇德老人曾纪芬胞兄曾纪鸿的独生女曾广珊,嫁俞明颐的儿子)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们在波士顿留学时曾经同住一个宿舍。聂含章就读于麻省理工,俞大维就读于哈佛大学,两人都喜爱音乐,闲暇时同赴欣赏音乐会。抗日战争前俞大维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就请聂含章去南京兵工署任职,任上校财务处长,管理财务。俞大维十分欣赏他办事认真和清正廉明的作风品格。他曾对聂含章说,我们两家都是曾家的外戚,我们俞家继承了曾家聪慧勤读的传统,你们聂家继承了曾家的清廉刚正的作风。
图
24 聂含章刘琬尊摄于
1940 年 1942
年到 1945 年,上海沦陷时期聂含章赋闲在家,潜心于绘画艺术。他当时曾画了一幅水彩画,画中有四条猎狗,十分精致。这幅画有幸一直保存着,后来作为小女儿的嫁妆,给了聂崇实,至今仍然挂在聂崇实家的客厅里。十分巧合,女儿与女婿都属狗。
聂崇厚,孙女,1928 年农历五月十三生于上海。2012
年 3 月 24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84 岁。她就读于上海市第一女子中学,1947
年高中二年级时考取清华大学的外语系先修班。1951
年 7 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51年 7 月分配到中央公安部办公厅编译处任俄语翻译工作,至
1960 年 12 月。1961
年 1 月到
1975 年 6 月,先在中央政法干校任英语老师,后在公安部做英文翻译工作。1975
年 6 月,到
1990 年 6 月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工作,历任编辑,副编审,编审,编辑组长,长期从事《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外文版,英文文字的终审,对这两份刊物的发展和质量提升作出了很多贡献。1982
年 被 评 为 中 国 科
学 院 科 学 技 术 编 辑 先
进 工 作 者 。
1949
年春聂崇山赴美继续学习深造。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美国与新中国尚无邦交,因而聂崇山与家庭中断了经济联系,他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进入了非常困难境地。当时他虽年仅二十出头只能中断学业去打工谋生。1964
年取得美国国籍。他曾在多处供职,其中最长的是1970
年进入 Stone & Webster 公司供职约三十年,直至
1998 年退休,主要从事核能发电工程。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已离开学校十余年,但他在工作之余继续业余学习,在
Columbia 大学获得 mechanics
engineering 硕士学位。他在工作之余还进修英文写作,因此他的英文文字水平得到公认,Stone
&Webster 公司编制的工程标准好多由他执笔落款。他在
Stone & Webster 公司供职期间,勤勉学习,敬业守职,得到公司领导的赏识,
屢获晋升,位至高级顾问工程师。1988
年中国国家付主席荣毅仁先生访问美国时,公司的领导指定他参加陪同荣先生参观核能电站和负责解说。他是美国可涉密级的执照工程师,美国机械学会长期会员。中国国门开放后,他数次随公司代表来华考察和洽谈水电和核电项目。
图 25 约 1950 年,聂云台给孙子聂崇山的手书 聂崇泗,孙子 1932
年农历六月初九出生于上海,1952
年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高中部。同年考入南京大学气象系后转至数学系学习,1959
年 7 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1959
年 8 月分配到南京教育学院任教师,教授高等数学。1962
年教育学院合并入南京师范大学,仍任教师。1987
年调入同济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直到
1992 年退休。病逝于
2021 年 7 月 12 日。1965 年与陈旦结婚,陈旦,1960
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任上海市吴淞区中心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资料 1、“崇德老人八十自订年谱”
1933 年 10 月订正再版,北平,京城印书局印刷。
6、傅国涌,“曾国藩外孙聂云台:陈独秀推许的“工业巨子””,“财经国家周刊”,2010
年第 22期。
10、“世纪基石,光耀市东”,上海市市东中学建校
100 周年纪念画册,2016年,市东中学编印。
17、沈轶伦,“聂氏家族,顺境与逆境”,解放日报,2021
年 8 月 27 日,第19 版。 致
谢 2016
年 10 月,我们开始动笔编写聂云台先生年谱,今日才得以完成,历时6
年。其过程的确长了些,其产率是低的,主要是作者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都太浅,对原材料的识别和取舍常犹豫反复,误时甚多。 从所列参考材料目录可以看出,年谱所选材料都是公开发表的。欲知某一段落的详情,可以参阅参考材料之原文。
编
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