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位开发银行家:张心洽先生
朱黄杰
[《传记文学》编者前言]台湾奇迹的幕后推手
何谓「台湾奇迹」?近年来景气低迷,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光环似乎渐渐褪色,政府也不再动辄以「台湾奇迹」自夸。事实上,从一九六〇年代中期台湾首度创下二位数的经济成长率之後,曾经连续三十余年维持快速成长的纪录,列名「亚洲四小龙」之一,国际间以「奇迹」二字描述台湾的经济发展。在经济成就之外,台湾民主发展的经验,也被国际政治学界称誉为「第三波民主化」潮流的重要例证。台湾虽经历过威权统治、白色恐怖等时期,近年来「本土化」的政治主流运动也并非全无争议,但整体而言,台湾得以渡过政治戒严和国际孤立等考验,多是经由民间社会不屈不挠的民主运动而来。 国内外至今仍在挖掘探讨「台湾奇迹」的点点滴滴。国人津津乐道尹仲容、李国鼎等人为创造台湾奇迹的主要功臣;也有人强调,台湾解除戒严的关键因素仍在於当时的政治领导者。事实上,「台湾奇迹」如同一部长河故事, |
|
2003年7月号《传记文学》封面 |
幕後推手不可胜数。 |
不管在财经界、知识界等等,都有很多人——或为台面人物,或为无名英雄——为创造台湾奇迹而作出贡献。本刊特别制作「台湾奇迹幕後推手」专题,介绍对台湾经验有功的各个领域的重要人物。第一位是台湾财经界的前辈张心洽,他所协助创办的中华开发公司最近因新闻事件而颇受瞩目,在民国五十至六十年代曾是争取国际贷款、转贷支助国内公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个民间开发银行。「台湾奇迹幕後推手」日後将不定期地刊出,以「财经篇」、「政治篇」等系列介绍对台湾经济发展及民主化有具体贡献的各种人物,也欢迎各界提供文章,共同书写「台湾奇迹」的精采故事。
民国四十年代,台湾风雨飘摇之际,政府如何管制外汇,以达成国际收支平衡?民国五十年代,台湾所接受的美援由盛而衰,政府如何向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继续争取巨额贷款,以支助国内企业发展?四十多年来稳健发展的台湾证券交易所、台湾电视公司、以及包括台塑、裕隆、远纺等民营企业,在开办之初或经营期间,都曾经接受过那一家金融机构的贷款或策略性投资?这些故事,都可以从本文主角张心洽的一生经历中窥知二一。张心洽是我国金融界的前辈人物,他的父亲张其锽在黎元洪总统时期曾任广西省长,母亲聂其德是曾国藩的外孙女。张心洽在上海时期即任职於中国银行,随政府来台後出任台湾银行国外部经理,之後协助俞国华等人筹办我国第一家民营开发银行:中华开发,争取国际资金以扶持台湾的公民营企业。台湾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中华开发具有重要贡献,张心洽的角色亦不可忽视。(原编者)
张心洽字鹏云,民国九年(1920)三月八日(农历正月十八日)生於广西桂林。父张其锽,曾由黎元洪总统任为广西省长,十四年(1925)十月任吴佩孚「十四省讨贼军总司令部」秘书长於汉口,十五年八月,北京政府授为陆军上将,十六年(1927)随吴部败走入川於河南邓县遇难,享年五十一。母聂其德,为曾国藩外孙女,宣统二年(1910)正月嫁张其锽,婚後育有子女五人。先生排行第四。
上海时期 (民国九 - 三十年)
先生幼年因父为官经常在外,随母亲及手足寓居上海威赛路。七岁失怙,母亲为生活计,率子女投靠外家,住入辽阳路之聂家花园。聂家花园当时占地数十亩,内含五栋旧式三层红砖房和一个网球场,园内花木扶疏,小桥流水,颇具园林之胜。仆欧则穿梭於各厅堂、伙食房、裁缝间、玻璃花房之间。当时聂氏在沪近百人家族皆集居於此,四代同堂,真集一时之盛。
聂氏为上海望族,为黄浦江畔恒丰纱厂之最大股东,该厂资本额於民国十四年时已达白银一百零八万两,曾是国内最大之私营棉纱厂,极盛时拥有超过三千名之职工,年产棉纱近三万八千包,棉布三十万匹,产品行销国内。除了恒丰之外,聂式家族所投资的事业尚有大中华纱厂、华丰纺织厂、中国铁工厂、中美商业公司、大通纺织厂、上海纱布交易所、恒大纱号、长沙协丰粮栈等。聂氏族人亦活跃於上海商界,侧身於社会贤达与名流之列,为时人所推崇。
母亲对於子女教育甚为重视,家中除聘有中文教席之外,并请有英文老师教授英文。先生自幼即成长於此一书香门第之中。於学校教育方面,先生曾就学於华童公学、上海沪江大学附中,後入国立上海商学院会计系,并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於上海商学院毕业後,曾以毕业论文「百货公司会计制度」参加「立信会计季刊」第一次奖金征文比赛,荣获第一名殊荣。并於民国三十一年(1942)考入上海中国银行。 |
任职中国银行时期 (民国三十一 — 四十年)
先生初入中行运输处,曾驻腊戍、保山等地,备受颠因,曾押运帐册撤退返滇,途中绝粒两昼夜,终於达成任务,此为先生展露头角之始。民国三十四年(1945)对日抗战胜利,先生计划赴美深造,先与滇南望族丁桐小姐文订,随即启程前往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深造。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三月,先生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後返国,复职中行,与丁桐小姐结婚後定居广州,住中银宿舍,并接母亲由沪前来同住。
民国三十七年下半年国民政府因金圆券币制改革失败,通货膨涨、物价上涨之势更如脱缰之野马。十月,辽渖战役结束,东北失守,华北情势紧张。中国银行因应局势,将总管理处南移广州,先生调任会计处副科长。三十八年元月二十一日,蒋中正总统迫於局势,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二十四日,共军入北平。二月一日,政府迁广州办公。广州於十月十四日沦陷。十二月五日,李代总统由香港飞往美国。七日,国民政府迁往台北。
先生於广州沦陷前即全家随中行总管理处迁往香港。之後应中行之徵召,於民国三十九年(1950)夏,携押相关卷宗帐册渡海来台。中行迁台之初,千头万绪,百废待举。会计处暂借某公营事业之一隅办公,斗室二间,人员三两,筚路蓝缕,艰困至极;无奈屋漏偏逢连夜雨,又遇国际货币基金会即将前来查帐,而中行历劫之余,帐目零散,先生夤夜整理,宵旰不遑,费时一个多月终於将帐册清理完成,深获时任中银董事长徐柏园之欣赏。
台银国外部时期 (民国四十 — 四十七年)(1951-1958)
民国四十年三月,徐柏园兼任台湾银行董事长。先生因表现杰出得徐氏赏识,由中行借调出任台银国外部经理。当时台银国外部积极扮演今日央行外汇局的重要角色。政府实施外汇审核制度,於台湾省政府下设置有「外汇贸易审议小组」,其下又设有「进口外汇初审小组」,每周就相关进口物资分配外汇;另设「普通汇款初审小组」,负责汇款结汇申请之审核。每当宣布审核通过企业名单之日,国外部大厅门庭若市,万头攒动的景象,更为老一辈国外部行员所津津乐道。而这种景象的背後,也反应出当时政府藉严格的进口管制,以达成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决心与努力。也就在如此有效的外汇资源管理之下,将有限的外汇投注於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之上,而奠定了日後台湾经济奇迹的基础。
民国四十年七月,台湾省政府令颁施行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四十一年二月,徐柏园请辞免兼台银董事长,改由当时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兼任。四十三年(1954),蒋中正与陈诚分别当选第二任总统及副总统,俞鸿钧出任行政院长,仍兼任央行总裁。内阁改组由徐柏园任财政部长,尹仲容任经济部长,严家淦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民国四十三年,先生因徐柏园之推荐,获美国第一届「艾森豪奖金」,由夫人随行,当时先生年仅三十四岁。
艾森豪奖金得奖人於三十年後,共同成立「中华民国艾森豪奖协会」,为台湾备受瞩目之菁英组织,至民国九十二年,已有三十七位得奖人,除先生外分别为:蒋彦士、费骅、胡新南、张继正、王章清、钱纯、辜濂松、李崇道、张建邦、陈履安、张隆盛、魏镝、许水德、孙震、侯贞雄、徐立德、宋楚瑜、高育仁、关中、萧万长、王建煊、邱正雄、黄大洲、何寿川、赖英照、锺荣吉、张昌邦、杨世缄、颜庆章、薛琦、陈木在、张水江、辜成允、李纪珠、张孝威,以及朱立伦。其中多数曾先後出任部会首长级或层级更高之政府要职。先生之次子张孝威亦於民国九十一年获选为该奖金之得奖人,父子二人先後获奖,传为美谈。
民国四十六年秋,先生随同由俞国华担任团长之「金融考察团」,为期两个月赴美研究资本形成问题。返国後对於如何促成资本的形成,针对当时台湾的情况,做出若干具体的建议。其一就是成立开发公司,以协助民营企业投资所需资金之融通;其二则是成立证券交易所,将民间资金能够透过证券市场的运作而导入工业的投资。该两项建议日後都经政府采纳与施行。
中华开发创建时期 (民国四十八—五十二年)(1959-1963)
政府决定设立一家民营开发银行,当即成立筹备委员会。民国四十八年,「中华开发公司策进委员会」成立,委员会成员可谓网罗公民营企业各方菁英,聘请霍宝树(字亚民,历任中国银行代理副总经理、国府驻美「中国技术团」主任,同时兼任国际货币基金中国候补理事)出任主任委员,俞国华出任副主任委员,其他委员包括纺织界束云章、金融界陈光甫(金融界大老、「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办人)、横跨数个实业领域的林柏寿(出自台湾望族「板桥林家」,时任台湾水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金德(时任士林电机、台湾工矿两家企业董事长)、电机业林挺生(为大同电器创办人、董事长,当时职称为「大同制钢机械公司董事长」),经济部代表瞿荆洲、以及陈尚文(当时为新竹玻璃公司董事长),李建兴(为台北县瑞芳地区矿业钜子,时任瑞三矿业公司董事长),谢成源等九位。而由先生出任执行秘书。先生至此离开台湾银行。策进委员会当时议定,中华开发公司资本总额新台币八千万元,其中三千万元由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台湾银行分别认购。其余五千万元,则向民间认股,主要系以民营企业为对象。募股措施推出後,反应颇佳,不数日间,民股募集金额已经超过原定金额六百五十余万元,於是,此一超额部分乃由台湾银行,在原拟摊派认购额内让出。最後敲定之原始认股资本比例为,民间投资70.7%,国营银行投资29.3%。民国四十八年五月一日,中华开发公司正式成立,并召开发起人大会,通过公司章程、选举董事及监察人。其中,董事十一人:霍宝树、俞国华、林柏寿、陈尚文、陈光甫、许金德、林挺生、赵葆全(当时为交通银行总经理),石凤翔(为陕西巨富,来台後从事纺织事业,时任中国人造纤维公司董事长)、王程云、胡家凤(大陆时期曾任江西省省主席,来台後出任国民党党营事业裕台企业董事长)。监察人五人:李崇年(氏曾参与创办裕丰纱厂、经纬毛纺、新竹玻璃、东和纺织、中国人纤等企业),李建兴、谢成源、杨兆熊(时任交通银行副总经理)。颜钦贤(时任台阳矿业公司董事长)。并由董事会互推陈光甫、林柏寿、俞国华、赵葆全、林挺生五人为常务董事。随後,常务董事又互推林柏寿为董事长;监察人互推李崇年为常驻监察人。
民国四十八年五月十四日,中华开发公司正式营业,第一代经营阵容成军:总经理霍宝树,副总经理二人分别由先生与潘 钴甲(潘氏早年出自美援会系统,担任美援会财务组组长。後任中华开发执行副总经理,於民国五十九年,出任交通银行总经理)出任。中华开发公司成立之宗旨,即在於协助发展岛内民营企业,振兴工业,提高就业率,赚取外汇。公司初期营运重点即以取得国外中长期资金转贷予民营企业。 於获取资金方面:除了新台币八千万元资本额之外,尚有三个主要资金来源:第一种来源,就是世界银行下属国际开发组织“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DA”,所提供的低息贷款。第二种资金来源,为美国政府所提供美援开发贷款基金“Development Loan Fund, DLF”。 |
第三种资金来源,则是我国的「美援相对基金」,也就是美援金额为若干,我方政府就提供另一笔额度相同的资金。到了後来,民国五十年代中期亚洲开发银行成立後,该行提供给我国的资金,也由中华开发公司处理。
中华开发成立以後,还有一事值得记述,显示当年这家公司与国际金融组织关系。中华开发成立後,总经理霍宝树曾於四十九年九月,赴美参加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此後,即由先生接手,先生升任总经理後,亦年年出席这两个世界级国际金融组织年会。後来亚洲开发银行成立,先生也年年参与我国代表团,出席亚银年会。 中华开发成立後,短短一年半之内,先後已有资本八千万元、两笔各一亿元的美援会相对基金贷款、美国政府开发贷款基金折合约新台币四亿元贷款。总计,已经有将近新台币七亿元资金。中华开发公司取得这些无息或低息贷款後,再以较低的利息,转贷给我国各公民营企业。长久以往,对台湾经济发展之奠定基础,贡献极大。 |
民国五十年(1961)一月,行政院通过「奖励投资条例细则」。民国五十年起,中华开发经营政策更显积极,除由原先之贷款业务,更进一步直接投资於新兴产业,配合政府发展产业政策,施行策略性投资,一共直接投资三家企业,总投资金额共计新台币七百一十七万元。其中,五百九十九万元投资於中华彩色印刷公司,七十万元投资於台湾证券交易所,四十八万元投资於台湾电视公司。民国五十一年,先生被选派参加国防研究院第四期研究。国防研究院为当时政府培养政务官之摇篮,由蒋中正总统亲任校长,张其昀任主任,选派受训人员皆为一时之选,如日後之财经重臣李国鼎、俞国华、徐立德等分别为第五、九、十一期之学员。
民国五十一年,先生获选成为中华开发新增董事。同年,与俞国华同以顾问身分参加由财政部长严家淦率团前往华盛顿之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年会。
担任中华开发总经理时期 (民国五十二—六十一年)(1963-1972)
民国五十二年元月,霍宝树赴美公干,事毕之後,即拟飞返台北。诅料,此时突感不适,送医经诊断後,院方认为病情复杂,不宜远行,因此滞美治疗。不旋踵,又发现肺癌,多方割治,但毫无起色。迁延数月之後,霍氏神志虽清,但饮食困难,体重大减,似已自知不起,乃对昔年中国银行时期旧部姚崧龄表示,四十年来服务国家,自认无愧,又强调中华开发所托得人,他深以为慰。霍氏所谓「中华开发所托得人」,意指先生有为有守、能干得力,足以托付中华开发总经理重任。
民国五十二年一月二十四日,尹仲容病逝,改由徐柏园接任外贸会主任委员,陈勉修继任台银董事长遗缺。
民国五十二年五月,中华开发总经理霍宝树病逝美国,所遗留之开发公司总经理一职即由先生升任。於此,尚有一小插曲:先生接篆之初,同仁设宴恭贺,席间先生缅怀前任,不禁愀然停箸,对同席者语:「本来升迁是件高兴的事,但不想我竟是这样的升上了总经理的。」一时悲从中来,泪如雨下,举座为之动容。同月,中国文化学院於阳明山华冈成立,创办人张其昀力邀先生兼任城区部商学系主任。 |
民国五十二年九月,政府有鉴於美国经济援助已由盛而衰,有必要将原来运用美援的范围扩大到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向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寻求贷款,因此改组美援会为「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简称「经合会」)当年底,经合会拨交新台币一亿元资金予中华开发。此时,中华开发已经逐渐茁壮,不但盈余可观,已为其他国家同类机构之表率。例如,菲律宾民营开发公司於民国五十二年间成立後,即与中华开发公司建立密切互动关系。此外,东亚国家如南韩、南越、马来西亚,以及日本、琉球等,相继派遣高级人员,到中华开发参观访问,甚至驻留实习。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当时中华开发已经为国际同业所敬重。并在民国五十四年获得世界银行一千五百万美元之贷款。
民国五十三年,先生介绍好友宋作楠与菲律宾 SGV 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人,同时亦为先生之华裔菲籍好友,薛华成(Washington Sycip)合作成立「华成企业管理服务社」,此为日後台湾著名之「动业会计师事务所」之滥觞。
自民国五十五年起,先生为维持中华开发之长期债信与进一步强化信用,并经董事会之支持,首次偿还外债。初期针对美国开发基金所贷之一千万美元先行偿还十万美元,金额虽小,实属难能可贵。次年起,即针对上述借款按期如约偿还,当年度偿还金额即达五百七十余万美元。与当时其他开发中国家相比,中华开发上述还款行为,深获美国国际开发总署之肯定,曾经专文报导此事,文中指出,中华开发公司如期偿还借款之举,可谓台湾经济发展成功之例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项报导并列入美国国会记录,将中华开发公司之国际信誉,推向另一个高峰。 |
另一方面,当时中华开发公司为充裕外币贷款资金来源,自民国五十五年开始,向世界银行争取第二次美元贷款,经先生与世银反覆折冲,费时两个月,终於取得一千五百万美元世银贷款,投入於台湾之经济建设。
中华开发十年有成
民国五十八年五月十四日,中华开发公司庆祝成立十周年。由董事长林柏寿与先生共同主持於台北市圆山饭店举行之盛大庆祝酒会。由经营绩效观之,当年度累积投资总余额,已经高达新台币两亿零八百三十万元。而公司净值则为三亿一千一百万元,相较於成立第一年之新台币八千零八十万元,十年後已增加三倍,绩效卓著。次年并又顺利地取得世界银行一千八百万美元之第三次贷款。
民国五十年代,正逢国内经济快速起飞时期,产业界对於资金需求殷切,而先生领导中华开发公司,由国外所取得较低廉之中长期资金,大量投入工商企业,以开发新产品、扩充产能、提升竞争力。其中较具代表性者依产业类别分述如下:
纺织业
远东纺织公司、利华羊毛工业公司、益华纺织公司、信华纺织厂、华隆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毛纺、福兴制衣厂
食品业
台湾凤梨公司、台富食品工业公司、中国发酵公司、味王酱油罐头厂、中加奶制品公司、中福农牧公司
化工业
永丰化学公司、联合耐隆公司、启业化工公司、中国人造纤维公司、正大玻璃纤维公司
电机机械业
大同制钢(重机电厂),中兴电工机械公司、美宁铸模公司
玻璃陶瓷业
新竹玻璃公司、中华艺术陶瓷公司、种德实业公司
金融服务业
台湾证券交易所、中华证券投资公司
塑胶业
台湾塑胶公司、华夏海湾塑胶公司、台湾聚台公司
电器电缆业
太平洋电线电缆公司、中华电线电缆公司
钢铁建材业
中国第一钢缆厂、大华企业(耐火砖)
造纸业
中华纸浆公司、宝隆纸业公司
远洋渔业
国华海洋企业公司、中国海洋贸易公司
木材业
开南木业、复兴木业
印刷业
中华彩色印刷公司
观光业
国宾大饭店
广电业
台湾电视公司
橡胶业
南港轮胎公司
水泥业
嘉新水泥公司
汽车制造业
裕隆汽车公司
这份名单可谓涵盖各行各业,亦可见中华开发当时对辅佐国内企业发展之重要贡献。此外,在民国六十年,政府开放信托投资公司设立,七月中华开发所部份投资之「中华证券投资公司」亦在先生之推动下改组转型成为当时率先成立之六家信托公司之一,更名为「中国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仍由辜振甫担任董事长,先生担任常驻监察人,王祝康为总经理,辜濂松为副总经理。主要业务为办理信托资金之受托、放款及投资业务。这是先生专业生涯中又一项重要成就。
生活趣事:珠宝专家与「猴王」
先生虽忙於公事,但私人及家庭生活亦充满趣味。民国五十四年(1965)春,先生为求於忙碌生活之外,有所寄托以调济身心,於公余之暇,报名参加美国宝石学院之函授课程,开始研究宝石相关知识。先生除细心研读函授材料之外,尚广徵博采,搜集了许多参考书籍,钻研不息。於三年中通过四次考试,终於民国五十六(1967)年九月成为第一位取得美国宝石学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Gemologist Diploma”文凭的中国人。民国五十七年九月,先生更进一步取得“Graduate Gemologist Diploma”高级文凭。民国五十八年六月,先生又顺利取得英国宝石协会文凭,并当选为该协会之会员,成为中国人得此殊荣的第一人。先生於当时是国内唯一有签发国际珠宝监定证书资格的监定专家。
民国五十七年秋,应「妇女杂志」创办人张任飞之邀,每月撰写一篇「珠宝专栏」,将各种宝石珠玉之相关知识介绍给国人大众,以开风气之先。该专栏日後合集成书,定名为「珠宝世界」,迄今仍为中文宝石教学上所推荐之优等工具书。
民国五十九年秋,先生应比利时宝石协会之邀前往欧洲,参加每两年召开一次的第十三届国际宝石会议。据说先生为第一位受邀之亚洲人士。可见先生於宝石研究之专业水准已达国际标准。先生公余之暇,常於自宅布满监定仪器之宝石实验室内:监定宝石、设计首饰,或切磨宝石,其乐也融融。先生曾提到:「我是一个学会计和理财学的,宝石学却是矿冶学的一个分支。一般说来,学文、法、商出身的人去搞自然科学的东西是很难适应的,现在我相信只要能锲而不舍,肯下工夫,路仍一样是走得通的。」由此可见先生认真执著之性情。
先生生性风趣,好与人结交。民国五十七年先生与好友陶子厚、镇天锡等十二位皆出生於庚申年之好友共组同庚会,又因庚申年适逢猴年,该会又名「猴子会」,合推先生为「猴王」,此一封号为人所乐道。
英年早逝
民国六十一年四月七日,晚间先生赴宴归来,突发急性心肌梗塞,送台北荣民总医院,急救无效,於十时五十余分,宣告不治,享年五十三岁。先生正当有为之年,猝然辞世,震惊当时国内外财政金融界,各方吊唁电文如雪片般飞抵中华开发。长官同僚随即组成治丧委员会,并公推由先生生前挚友央行总裁俞国华担任主任委员,十七日於台北市立殡仪馆景行厅举行公祭。蒋中正总统特颁「悼惜英才」挽额,并由总统府秘书长张群代表致祭,副总统严家淦除颁「园府扬芬」挽额之外,并亲临奠祭,备极哀荣。
企业界友人为纪念先生生前对国家及工商界之贡献,於先生逝世之次年集资新台币一百二十万元,设立「财团法人企业界纪念张心洽先生学术基金会」(网址:wvw.felixchang.org),推选潘铚甲出任董事长。民国七十二年,改由先生之次子张孝威接任董事长,基金之规模亦逐年成长至新台币二千万元以上。基金会之主要业务为提供高额奖学金,每年甄选一至二名专业人士赴美攻读企管硕士学位,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八名奖学金得奖人赴美取得学位後,服务於国内工商界,为台湾造就多位企业人才。先生逝世十周年、二十周年时,好友旧识都曾举办纪念会为之追思。程芥子所著「故友张心洽兄逝世十周年」一文,亦曾於「传记文学」杂志第四十卷第四期(总号第二三九期)刊出。民国九十一年四月,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是时张夫人年届八十,三十年含辛茹苦,抚育子女四人。忆当年先生骤然逝世,子女四人皆末成家立业,诚如夫人祭先生挽联所述:「百日随亲逝九泉,先我归;儿未婚、女未嫁,事业一生嗟永歇。」先生逝後,张夫人抚育儿女卓然有成,终全先生未竟之遗愿,式足慰先生在天之灵。
参考资料及书目:
①王骏私人所藏档案,末出版。
②「张心洽先生纪念集」,张心洽先生治丧委员会编辑,台北市,民国六十一年九月出版。
③「张其锽夫人访问记录稿」,访问人员:郭廷以、沈云龙、夏沛然,纪录整理:夏沛然,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五十一年五、六月间访问,未出版。
④「珠宝世界」,张心洽著,台北市,妇女杂志社,民国六十一年八月初版。
⑤「创造财经奇迹的人」,张骏著;台北市,传记文学出版社,民国七十六年二月初版。
⑥「财经巨擘——俞国华生涯行脚」,俞国华口述,王骏执笔;台北市,商智文化事业公司,民国八十八年五月十日第一版第一刷。
⑦「总统先生的同学会:三十六个台湾艾森豪的故事」,王骏著;台北市,新新闻文化事业公司,民国九十年三月初版第一刷。
⑧「李国鼎口述历史:话说台湾经验」,康绿岛著;台北县新店市,卓越文化事业公司,民国八十二年十一月三版。
⑨「俞鸿钧传」,王绍斋、章君谷合著:台北市,中外杂志社,民国七十五年十月初版。
⑩「王昭明回忆录」,王昭明著;台北市,时报文化出版企业公司,民国八十四年六月二十日初版一刷。
⑩「故友张心洽兄逝世十周年」,程芥子著,「传记文学」第四十卷第四期(总号第二三九期),页八一—八二,台北市,传记文学杂志社,民国七十一年四月发行。
⑩「我们如何创造了经济奇迹」,王作荣著,台北市,时报文化出版企业公司,民国七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初版。